工作动态

二O一O年实验室设备处工作要点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0-01-08点击:

2010年是我校实施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各项建设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实验室设备处的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管理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继续坚持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推进实验室项目管理为导向,按照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学实验资源,规范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按照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培育优秀教学成果,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为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我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要紧紧抓住国家和湖北省分期分批评审命名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确立现代实验教学观念,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验室运行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今年是湖北省高校“质量工程”各建设项目立项评审的最后一年,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在继续做好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申请立项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已有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更加注重发挥示范中心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注重建设成绩和经验的总结与宣传。要在学校相关政策、投入专项经费、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验队伍培养与建设、资源信息化建设及共享、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等方面下功夫,采取更新的举措,确保已经获得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建设取得进展、经验与成果。认真做好年度报告工作。进一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拓展培训、交流和合作方式,增强示范辐射能力,为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二、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

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在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支持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满足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要求。认真组织好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项目管理制度。要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实验室建设实施监控、成果验收、效益评估等过程管理。对坚持开放、成效突出的实验室给予政策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要建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机制,推广有关院系院内教学实验室建设立项评审的先进经验,充分调动院系重视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要认真做好新一轮国家修购专项设备购置立项申报工作,

进一步做好仪器设备招标采购、验收、入库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采购合同的订立、执行、协调工作。配合外贸代理商、海关商检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免税政策,办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免税报关验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主动做好设备采购合同的跟踪管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当年国家修购专项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为学校教学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学校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211工程”、“优势学科平台建设”等设备购置和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进一步明确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构建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设备共享氛围。充分发挥现有大型科技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对现有科技平台加强目标管理,促使其“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产生经济效益,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要进一步完善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共享平台建设相适应实验技术队伍。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督促检查各单位“实验室建设主页”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仪器设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认真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及计量认证工作。

启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机制,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开放程度、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功能利用与开发、设备管理等进行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今后投入和调整仪器设备结构的依据。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四、加强实验技术研究,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

继续采取实验技术研究立项的方式,鼓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自主研制高质量的教学仪器,多媒体实验教学网络课件,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大力推进实验技术研究。依托不同级别各个层面的实验技术研究项目,促使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明显提高,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把立项研究成果和形成的专利,列为学校承认的研究成果,形成激励机制。采取统一风格、统一标识、集体出版的方式,突出独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力度支持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出版立项工作。

五、为大学生创新实验提供保障,努力构建整体优化的课外创新实践平台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实验保障机制,打通课堂实验、实践教学与课外自主实践相结合的通道。不断推出课内精品实验项目。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引导,积极提供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条件保障。加强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创新实验竞赛。进一步依托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基地,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中心从事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多种社会性的电子竞赛等科技活动。

六、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计划,不断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

根据现有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现状,继续推行人员聘用(聘任)制度。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学校严格控制整体编制的基础上,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引才机制。解决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与管理和有关重要岗位人员紧缺问题。关注青年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成长,继续实施45岁以下的实验技术骨干“订单式”定向培养计划,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努力建设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团队,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实验室设备处部门自身建设

进一步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本”的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窗口形象。坚持目标管理,树立先进理念,弘扬改革精神,运用科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完善各类技术管理档案,加强科室信息化建设。理顺关系,完善部门管理机制和服务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部门间工作协调。建立学习型科室,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程序,规范设备购置工作机制,堵塞漏洞,增强廉政建设。继续做好教学公共设施的维护、保障、服务工作,健全维护保障方式,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