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地古系“十一五”学校标本建设项目效果显著

发布人:发表时间:2010-06-04点击:

   本网讯(地学院蔡雄飞报道:)“十一五”期间,地古系在校、设备处、学院的资助和财务处的帮助下,标本建设更上一层楼。

    对老学科而言,标本建设,人们似乎认为不是一个主要问题,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从表面看,年年的标本自然和人为损坏,日积月累就是一个不少的数目。再从地质科学发展,也不断对地古系教学提出新要求,也需要补充和充实新标本材料。从地质教育本身形象化教学需要对实习标本也不断提出了更高要求。再从学科发展也不断需要标本的支撑。

    因此,标本的不断建设,不仅是地古系实验室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地古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形象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最基础的工程。

    标本建设分为常规和窗口建设。

    1. 常规建设

    常规建设就是围绕学科内容进行标本的数量和质量的建设以及学科实验内容的系统建设。

    常规标本建设不但需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尤其要在质量上下工夫。2007年以来我们以学科实验标本建设的项目形式先后得到学校资助,在数量上得到很大补充,填补了一些长期以来十分需要而一直没有的空白,质量上焕然一新。众所周知,对古生物任何标本来说,基本构造必须发育较全,也就是说,越经典、越标准越佳。几年来,广开门路,采买相结合,使古生物很多门类的代表性分子更上一层楼。以三叶虫为例。过去三叶虫标本都是头部和尾部分离的,而现在不少三叶虫代表分子头部和尾部是连接的,也就是说,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如RedlichaDamisela个体简直与三叶虫的教学模型一模一样Conocephalus不但个体完整,而且基本构造逼真,王冠构造翔翔如生,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巨大的,(图1)。
               图1.三叶虫门类实习课精美的标本(数量约占50%)

从左向右:1. Redlicha;2. Redlicha;3. Conocephalus

    常规建设不但包括基本实习课的内容,而且包括“第二课题”内容。由于多年来,地质基础课学时数由上世纪80年代几乎压缩一半,建设一个“第二课堂”,对课程实习内容进行开放、补充和延伸,就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

    古生物围绕学科,建成了各教学门类经典标本,便于同学们学习。

    普地围绕学科矿物和岩石的二大实习内容,开放增加了大量常见、晶形完美、发育较好的漂亮矿物和岩石标本,有利地配合了实习教学的需要,有助于理论教学的深化,增加的矿物和岩石标本又延伸了实习内容。以矿物的石膏为例,通常学生都认为石膏是针状体,但开放的实习内容的石膏矿物类型就有4~5种,有针状、板状、球状等还有透石膏,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知识的眼界。

    岩石类也是如此。拿开放的灰岩来说,就有叠层石灰岩、核心石灰岩、介壳灰岩、造礁灰岩、竹叶状灰岩等,类型之多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增加了大家极大的学习兴趣。

    地史学在实物上,围绕地史学的生物地层、生物界的演化和岩石地层进行建设。在生物地层、生物界的演化上。由老到新,按照各时代的标准化石,把最好的生物标本组建成能够反映各时代的生物界面貌,纵向上能够反映生物界的演化特点园地,供同学们不断实习。并加强了中、新生代生物群面貌的建设,填补了不少空白,如呈窝状的恐龙蛋、龟化石、山旺生物群等。

    岩石地层标本,把理论教学经典剖面和实习中需要`掌握的三峡震旦系-侏罗系剖面,按照自下而上、由老到新组建成岩石地层园地,并配上三峡震旦系-侏罗系剖面柱状图,这样图物并茂,就可以相互对应,在空间上,岩石地层剖面园地与生物界面貌和演化园地也可以遥相互应、相互贯通、相互对比。

    在总论上也大力建设以标本为主体并配上以展板内容的图。地史的总论由地层、岩相、构造3部分组成。围绕3大部份,地层部分建成了最新版的地质年代表。岩相和构造部分以实物建设为主。岩相的实习不可能包罗万象。再加上实习标本内容又十分有限,建成的岩相实习标本具有系统性,从岩相的环境相组合出发,分为滨浅相、深海相、湖相等。使同学既看了完美的标本,又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岩相分析方法。在标本建设上特别注意实习课上看不到,但在现代又有十分重要的内容。如风暴岩的丘状交错层理,是识别是否风暴岩的重要标志。风暴岩在现代亚热带、热带十分盛行,是古气候分析的重要标志,让同学们多看这些标志,有助于提高他们今后的观察力。

    2.窗口建设

    窗口建设主要围绕学科重要内容,建成了地质历史中三大生物群的爆发以及把古生物各门类标本、按照各时代在纵向上出现组合起来和地质年代表等园地和展台。

    地质历史中三大生物群的爆发,课程也很少涉及,如澄江动物群。保存在云南省澄江县地区,距今5.3亿年的早寒武世的早期泥岩中大量特异化石群澄江动物群,是显生宙全球海洋大爆发的前奏,由古蠕虫、始莱得利基虫、海口虫等组成,我们用大量标本和寒武纪早期澄江动物群的复原图组成园地。

    辽西动物群,是发生在距今1.2亿~1.3亿年,包括大量恐龙和鸟、潜龙、虾、蝉、龟、鱼等。我们用精美和珍贵的上述生物群组合,组建一个展台。

    关岭动物群发现在贵州关岭县新铺乡黄土塘一带的三叠纪地层,主要包括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鱼、菊石等,其中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化石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形态之精美,是难得的珍稀化石,我们把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陈列出来。

    紧密结合学科的发展,大力增加这方面内容,起到了补充和延伸作用。如九个遗迹相,在地史学讲得很少,古生物也不太涉及。但遗迹化石在现实许多哑地层中比较广泛发育。从九个遗迹相出发,增加了代表每个遗迹环境相的特征的化石并配上环境相的展板,使同学们一目了然。造山带的地层序列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地层学较为精彩部分,课程基本未涉及,增加了混杂岩和洋岛地层序列标本,使同学们了解到地层学的前沿,理解了地层学不是简单的一种,而是有多种类型。

    窗口内容一般不作为指定的实习内容,而是作为学生学好古生物课程课堂实习标本的平台基础上,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和专门时间进行开放,以便提高同学们对古生物各门类化石综合能力和对地史中几次生物群大爆发的兴趣。

    常规建设和窗口建设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互动的。对学生而言,是基本和后劲的关系。如果说,基本建设是学好课程的平台,那么围绕课程和学科发展窗口的建设是拓宽和深化学好地古系课程的上升平台。

    因此,“十一五”期间地古的标本建设,给系各学科建设打下一个初步基础,同时又是国家精品课程古生物、地史学和湖北省精品课程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