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与设备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设备处主编
2011年 第1期 总 第 21期 2011 年 1月
本期目录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二O一一年实验室设备处工作要点
2011年是我校实施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项建设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实验室设备处的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管理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继续坚持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导向,按照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模式、新方法。大力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不断提高我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
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在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支持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满足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要求。认真组织好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项目管理制度。要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实验室建设实施监控、成果验收、效益评估等过程管理。对坚持开放、成效突出的实验室给予政策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要建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机制,推广相关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立项评审的先进经验,充分调动各学院重视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要认真做好新一轮国家修购专项设备购置立项、审核、执行及验收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当年国家修购专项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
二、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和湖北省分期分批评审命名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确立现代实验教学观念,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验室运行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对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指导。要在学校相关政策、投入专项经费、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验队伍培养与建设、资源信息化建设及共享、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各级各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按照中心的建设目标、内容以及评审要求和标准,认真总结经验,凝练成果,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同时也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和方案,以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各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并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三、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为学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
进一步明确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构建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设备共享氛围。充分发挥现有大型科技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对现有科技平台加强目标管理,促使其“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产生经济效益,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要进一步完善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共享平台建设相适应实验技术队伍。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切实做好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和购置后的验收工作,规范大型仪器设备验收流程和验收标准,保证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科学性、规范性。依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开放程度、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功能利用与开发、设备管理等评价要素,开展对我校单价在20-4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与使用效益年度考核。认真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及计量认证工作。
进一步做好仪器设备招标采购、验收、入库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采购合同的订立、执行、协调工作。配合外贸代理商、海关商检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免税政策,办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免税报关验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主动做好设备采购合同的跟踪管理。
四、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大学生创新实验提供实践平台和保障
建立开放实验室及开放式实验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与引导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实验室开放管理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实验时间、人员、项目、设备固定等种种限制。在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质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围绕实验室开放管理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项目申报、评审、验收等管理工作,建立开放基金,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这项工作深入扎实开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实验保障机制,打通课堂实验、实践教学与课外自主实践相结合的通道。不断推出课内精品实验项目。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引导,积极提供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条件保障。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验比赛。进一步依托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基地,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中心从事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多种社会性的相关竞赛等科技活动。
五、加强实验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继续采取实验技术研究立项的方式,鼓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自主研制高质量的教学仪器,多媒体实验教学网络课件,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大力推进实验技术研究。依托不同级别各个层面的实验技术研究项目,促使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明显提高,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把立项研究成果和形成的专利,列为学校承认的研究成果,形成激励机制。采取统一风格、统一标识、集体出版的方式,突出独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力度支持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出版立项工作。
六、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计划,不断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
根据现有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现状,继续推行人员聘用(聘任)制度。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学校严格控制整体编制的基础上,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引才机制。解决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与管理和有关重要岗位人员紧缺问题。关注青年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成长,继续实施45岁以下的实验技术骨干“订单式”定向培养计划,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努力建设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团队,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实验室设备处部门自身建设
进一步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本”的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窗口形象,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树立先进理念,弘扬改革精神,运用科学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完善各类技术管理档案,加强科室信息化建设。理顺关系,完善部门管理机制和服务工作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部门间工作协调。建立学习型科室,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程序,规范工作要求,避免工作失误,加强风险点的防范措施,增强廉政建设。继续做好教学公共设施的维护、保障、服务工作,健全维护保障方式,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
二O一O年实验室设备处工作总结
2010年是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实验室设备处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管理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本着有利于资源共享、实验室规模化、规范化的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思路,通过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推动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科群的发展。采用“立项论证、专家评审、跟踪建设、重点指导、自评自查,统一验收”的方法,确保示范中心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今年11月我处专门组织召开工作布置会,强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深入基层指导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帮助示范中心解决在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安排落实建设经费,合理配置教学实验资源。协同地球科学学院承办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地球科学学科组年会,组织学校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参加并观摩大会,学习兄弟院校示范中心建设经验。召开全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要求建设单位按照当初建设的目标、内容以及评审的要求和标准,认真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地回顾和总结,进一步提升理念,明确思路,总结经验,凝练成果,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方案,以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帮助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建设措施,确保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并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二、进一步完善实验室项目建设,规范管理流程,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
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在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支持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满足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流程,组织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实验教学教材出版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工作。全年投入1100万元经费支持23个实验室建设和16个行政单位设备购置的立项。投入40万元经费支持18个实验技术研究和15本实验教材出版立项。加快国家修购设备购置专项的执行,08年、09年4个国家修购专项全部完成,总经费达2663万元。2010年当年3个项目也基本完成,经费达1315万元。08年至2010年7个专项已有4个专项通过验收。2010年还争取国家修购专项立项4项,涵盖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基础课教学、地质基础和信息工程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建设,评审财政拨款3531万元。
三、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年度考核
出台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施办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实施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五个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标志着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步入制度化管理轨道。
加强了对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和购置后的验收工作,全年共组织各类设备论证会议29次,论证设备35台套,总计经费达3600多万元。今年是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到货比较多的年份,仪器验收任务较重,全年组织各类大型仪器设备验收会35次,涉及10多个单位,仪器经费4055余万元。验收过程中严格按照大型仪器验收流程和验收标准执行,保证了仪器验收工作的质量。
上半年安装调试运行《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平台。暑假期间组织数据录入收集工作,到目前为止完成40万元以上76台大型仪器设备基本资料的录入工作。结合华中地区大型仪器协助共用网,我校目前共48台套参加湖北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建设和对外服务。
近年来我校大型仪器设备总值增长较快,40万元以上设备总值占全部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的30%,10万元以上设备总值占全部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的48%,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对全校设备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10月26日在行政楼212会议室召开了2010年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综合效益考核工作动员会,成立了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院负责同志组成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工作小组。依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开放程序、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功能利用开发与设备管理等要求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工作于2010年11月至12月在全校范围内展开,考核分为二个阶段,采取自评与现场评审相结合,自评填报工作由本单位相关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审核并确认,检查核实评估阶段由专门成立的考核专家组现场对仪器评估,最终完成对全校58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的考核。本次考核结果总体情况良好,以百分制进行计算统计,考核成绩90分以上占29.3%,成绩80分至90分之间占31%,成绩80分至60分之间占27.6%,成绩60分以下占12%,总体平均分83.59,及格率88%。考核工作于12月6日全部结束,此次考核在我校尚属首次,受到了学校和各单位的高度重视。通过考核,较好地掌握了基层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了许多使用效益好、管理好的先进机组和典型,同时也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推行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管理能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实验时间、人员、项目、设备固定等种种限制,在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质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实验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行实验室开放管理,抓好这项工作:一是组织起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二是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征求基层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三是召开了学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暨实验教学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向东处长作了关于“大力推行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的主题报告。材化学院、数理学院、机电学院等有关实验室中心就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作了交流发言。校领导作了重要讲话。会上还下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稿,更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积极为进一步搞好全校实验室开放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这次会议是我校推行实验开放管理的一次动员会。将对我校全面进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放实验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和管理措施。只要全校高度重视、思想统一、扎实工作,实验室开放工作才能够向更深、更全面的方向发展。
五、着力打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创新活力的实验技术队伍
实验技术队伍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强校是关键。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精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创新活力的实验技术队伍,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对实验技术队伍缺乏科学定位,队伍总量偏少且不够稳定。近五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都有所扩大,在校学生增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和生均仪器设备值不断增长,教学为主的仪器设备值和实验室面积也同时在增加。实技术人员的数量没有增加,40岁以上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近几年将有一大批实验技术人员达到退休年龄,整个队伍年龄趋于老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人才支撑,创新团队难以形成。我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国家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实验技术队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结构,着力打造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创新团队,每年引进5-6名博士以上专业人员充实验教师队伍,同时加大培训力度,2008-2010年采取“订单式”实验技术队伍培养模式,已有14人分三批参加深造学习,逐步实现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实验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研究水平,促进成果转化
继续采取实验技术研究立项的方式,鼓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自主研制高质量的教学仪器,多媒体实验教学网络课件,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大力推进实验技术研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仪器的研制和更新改造项目中来,帮助他们尽快使其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设备,使学生受益。把立项研究成果和形成的专利,列为学校承认的研究成果,形成激励机制。加大力度支持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出版立项工作。
我校材化学院卜庭江、罗文君等人研制的设备“分体式恒温介质浴锅”在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自制教学仪器设备成果奖。目前已在教学实验中广为应用。
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会上,我校材化学院卜庭江、罗文君撰写的论文《容积适应性恒温装置的设计》被评为优秀文论文一等奖;地空学院李永涛、王传雷等提交的《新形势下地球物理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创新》论文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七、规范设备与材料购置,履行合同管理,为教学提供保障
今年设备购置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大型精密进口仪器的购买日益增多。实验室设备处配合外贸代理商、海关及商检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免税政策,办理进口仪器设备免税手续,参与管理仪器从签订合同到验收全部环节。一年来,共参与评标130多次,在评标会上,我们对招标项目名称、经费来源、预算金额、中标结果及招投标双方承诺等内容予以认真记录,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合同的审核、签约和执行工作。截止到12月23日,共审核、签约招标采购合同130多份,合同金额4,60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合同履约纠纷。全年共签订进口仪器设备代理协议55份,合同金额2,497.18万元。经过甲、乙双方和校内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进口仪器设备代理协议的履行情况比较好。截止到目前,已有29个进口协议的仪器设备到货,合同金额达1,327.52万元。另外还有34个2009年度签订的进口代理协议到货验收入库报账,总计金额为2,510.75万元。全年共采购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空调等中央政府采购协议供货设备190多台件,合同金额90多万元。仪器设备入库严格执行教育部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截止到目前为止,设备科共办理固定资产入库验收5400多台件,总计金额为1.2242亿元。其中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171台套,总价值8740多万元。在做好正常仪器设备报废审批消帐的同时,协助资产管理处进行全校的资产清查工作,全年共办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报废1740多台件,总金额868.68万元。
完成本科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材料费金额为76,268元。完成今年本科教学实验材料执行经费407999元和研究生实验材料执行经费78890元。完成全校低值易耗(耐用)材料入库总金额为11679996.58元,工作量都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完成全校本科教学实验材料入库、出库工作,全校教学实验材料入库(出库)金额为676529元。为了保证每一笔经费落到实处,每一件材料真正用到教学上,对学院(中心)单笔购置达到2000元以上的材料单,都必需要求签订供货合同并对照实物进行核对,在核对的时候了解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完成野外实习装备修理工作,自行和外送修理地质罗盘310个,地质锤174把,从而间接重新利用了价值近65000元的野外装备。
完成全校本科生周边实习计划任务和电子离校审核工作。今年负责周边实习装备借用91班次,人数3105人次。6月我校有4215名本科生毕业离校,为了让学生方便快捷的离校,开辟了绿色通道。
八、加强劳保,排除隐患,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切实保障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完成了全校本科实验劳保用品人员的统计、审核以及劳保用品的发放工作。对全校26个单位(部门)符合实验劳保人员进行了统计,主动到学院及实验中心核对人员情况,确定今年发放人数为496人,发放金额为23271元。完成全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津贴的申报、审核、统计和发放工作,确定今年发放人数为276人,发放金额为99240元。
实验室安全关系到学校实验室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国家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实验室设备处对于这项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做到常抓不懈,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今年完成“三废”监管、统计、回收工作,总计处理“三废”261公斤,处置金额为33930元。5月份,针对地学院地化实验室反映教育部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存在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通过排风口倒灌到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会同教学辅助与服务中心仪器维修部对主楼相关实验室排风管道进行了仔细排查,制定了一套整改方案,有效地排除了安全隐患。12月份,督促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主楼十楼上的有机废液瓶处理,并与该单位负责处理的人员签订了处置责任书。完成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对全校的射线装置及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调查统计并编制明细账,其中射线装置有X射线类装置10台、透射类装置16台、扫描电镜2台、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2台、电子探针1台、放射性同位素7个。
九、完善公共教学平台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在09年完成“公共教学多媒体教室设备购置”国家设备购置专项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设备完好及使用状况的检查监控和完善。对150多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和教学环境进行适时检查、维护及更新,今年完成了最后28张电子讲台的配置及部分到期投影机的配置工作,全年更换投影机灯泡19只,投影机深部除尘14台,更换电动屏幕3套,投影机液晶板、风扇及电源各1套。6月底完成研究生楼多媒体教室的新建和改造任务,新建多媒体教室3间,改造语音教室4件共7间。使现有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同时对内组织了2次技术培训,对录播教室授课教师组织了多次课前培训。
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服务于教学”的宗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年共完成多媒体课堂授课136,272多个学时数,对校内各单位及学生提供了1,677多学时的非教学活动时间,为全校教学及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接待华工、华农、解放军雷达学院、湖北警官学院、美院等10余所兄弟院校参观学习、设备考察60余人次。加强与教务处、网络中心、各学院及教学督导员的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教师和学生调课、增补课时及各种活动的需求,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圆满地完成了2010年度多媒体教学工作任务。
十、抓实验教学与科研,重内涵建设与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再谱新篇
电子电工教学实验中心面向30个专业、262个班次、7869人次的实验课学习,全年实验教学工作量7.2930万学时,实习10.3548万学时;计算机实验中心面向60多个专业,15000多学生到计算机实验中心进行实验课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实验教学工作量38.144万学时,实习26.0134万学时。中心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计26名,全年完成的实验教学工作量总计81.8052万学时,人均3.1463万学时(不包括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电子竞赛、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外开放、研究生机房管理、LED电子显示屏信息发布等工作量)。
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现有实验教师10名,今年独立开设公共选修课6门。 全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篇,EI收录论文4篇。科研项目8个项目,项目经费60.5万元,其中纵向项目3项、横向项目1项,校内项目4项。
注重内涵建设,主要抓了几项工作:一是两个示范中心建设。省级电子电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5年建设,两个示范中心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针对检查的要点查漏补缺,总结建设成果,迎接明年示范中心的检查。2010年3月起,组织了两个示范中心资料整理队,按检查要求分别对电子电工和计算机示范中心的材料收集整理,经过大半年的努力,现整理出电子电工示范中心2007年至2010年材料22本,整理出计算机示范中心2007年至2010年材料25本。均已装订成册。二是网络平台建设。先后建立信息实验中心主网站、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大学生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基地网站和开放式实验教学课件平台5个网站。目前准备再建2个网站,分别是信息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网站和开放实验管理系统网站。三是实验教学课件建设。采取项目制按照立项、论证、审批、执行、验收等程序管理,今年共拟资助了数字电路实验教学课件、EDA技术基础与实践等6项精品课件已完成建设,并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作用。三是创新型实验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了10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工作,并对有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经过立项资格评审,来自地空学院、机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22名本科生获得了8个项目的立项资助资格。立项周期为八个月,目前已近中期考核期。以上工作促进了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丰富了教学、实验和管理内容,完善了教学手段,激发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
2010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省级大学生电子信息创新基地”获得了批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成功组织学生参加了8项教育部组织的比赛及相关社会性竞赛活动,负责学生的电子设计培训以及科技创新立项的申报,并成功举办了几次讲座活动。一年来,科技创新佳绩不断。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获得1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国家级三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得2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国家级三等奖;“TI杯”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个省级一等奖、5个省级二等奖,2个省级三等奖;校大学生电子制作大赛,3个省级一等奖、6个省级二等奖,9个省级三等奖;TI DSP大奖赛,1个国家级一等奖、1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国家级三等奖;“英飞凌杯”第四届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应用大奖赛,1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国家级三等奖;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1个省级二等奖,1个省级三等奖;“ADI”中国大学创新设计竞赛,1个国家级三等奖。以上8个参赛区项目共计2个国家级一等奖、5个国家级二等奖,5个国家级三等奖;6个省级一等奖、13个省级二等奖,12个省级三等奖。
实验室设备处召开2010年度年终总结暨干部述职大会
2010年12月26日,实验室设备处召开2010年度年终总结暨干部述职大会,全处副科级以上的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
各科室(中心)负责人在会上就2010年度本科室(中心)所完成的工作情况认真作了总结汇报。汇报内容以实验室设备处的各项日常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等工作为前提,重点总结汇报了关于示范中心建设、实验室项目建设、国家修购专项建设、实验技术研究、实验教材出版、实验室开放、网站平台建设工作;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进口代理协议的履行情况、政府采购的协议供货情况、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大型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验收工作、管理工作和绩效评估工作;本科教学(实习)材料的发放和执行工作、材料入库(出库)管理工作、实验室环境安全的管理工作;教学辅助与服务中心的公共教学的保障工作、公共设施的维护、维修和保障工作;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保障工作、实验室建设、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及教师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等。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找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新一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设想和工作思路。
三位处长分别就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作了述职报告。对一年来本处所取得重要成果也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在实验室开放工作方面,在示范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标志着我处的工作更加紧密围绕和贴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在听取了干部述职报告之后,到会人员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考核测评。
会上,向东处长对2011年的工作提出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二是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三是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为学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大学生创新实验提供实践平台和保障;五是加强实验技术研究,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六是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计划,不断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七是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实验室设备处部门自身建设。鼓励大家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力争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成金华副校长也亲临现场对大家表示了慰问和鼓励。
(实管科 常虹供稿)
我校首次开展年度大型精密仪器综合效益考核
(附:2010年参评大型仪器设备综合效益考核评分结果)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我校2010年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综合效益考核于2010年11月至12月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目前已完成全部参评仪器的绩效考核评分及评价工作。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评估工作一直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近年来个别兄弟院校开始尝试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评估结果与运行维修经费申请、奖惩制度及实验室开放要求挂钩。教育部、科技部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考评更加重视严格,我校作为全国重点211院校深感开展该项工作的紧迫性,加之近年来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增长较快,40万元以上设备总值占全部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的30%,10万元以上设备总值占全部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的48%,因此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对全校设备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进行考核,在我校尚属首次。
学校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在主管校长及实验室设备处向东处长的亲自主持下,我校于10月26日在行政楼212会议室召开了2010年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综合效益考核工作动员会,成立了由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各院系的负责同志组成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工作小组,实验室设备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出台了考核实施细则和办法。本次综合效益考核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采取自评与现场评审相结合,自评填报工作由本单位相关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审核并确认,检查核实评估阶段由专门成立的考核专家组现场对仪器评估,最终完成对全校58台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的考核。
考核工作于12月6日全部结束,工作过程中得到各个参评单位的大力支持,考核模式受到了实验室负责人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认为此类效益评估工作今后应持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考核结果总体情况良好,以百分制进行计算统计,考核成绩90分以上占29.3%,成绩80分至90分之间占31%,成绩80分至60分之间占27.6%,成绩60分以下占12%,总体平均分83.59,及格率88%。
考核涌现了一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机组,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环境生物实验室,其特点为所有考核项目得分都高,在人才培养、承担科研项目及教学科研成果项目超过考核标准得到加分,刘勇胜教授负责的激光剥蚀系统总分达到111分,在取得优秀成绩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
一、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仪器运行的基础。包括日常使用、维护及维修严格记录,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操作人员的严格培训;首席科学家或教授负责制,激励机制的分配补贴奖励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收费管理制度。
二、技术支持是仪器运行的保障。引进专门的仪器维修维护专家,定期对仪器维护保养,24小时的故障诊断排除,保证了仪器能长期高效运行。
三、全面对内外开放服务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长期实行对全校师生及校外样品测试开放,公平对待,不因人而异。精确地测量结果,热情周到的服务,样品时间的保证,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吸引了大量的客户,也就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丰硕的科研成果是仪器使用的动力。从仪器的引进开始,进行严格的论证,对未来数年的测试需求做科学的测算,大量的科研教学项目经费支撑保证仪器的日常运行。反过来测试的大量数据被各种期刊引用,发表了大量三大检索论文,获得各种级别的奖励,又申请到新的大量研究课题,形成良性循环。
五、人才培养、团队作战是满负荷运行的保证。培养和训练几个甚至跟多操作人员,而不是责任人或科学家自己亲自操作,一批又一批,形成循环的操作团队,保证仪器不间断运行。
考核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个别仪器得分偏低,主要是以下方面做得不够:
一、缺乏一套完整配套可行的制度机制进行统一的管理,管理力度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二、日常管理工作制度不落实,仪器使用维护维修记录不全或不记录,应付检查的补充记录,操作人员无证上岗。
三、对内外开放服务不够或无对内外开放,造成仪器运行机时不达标,后期无科研教学项目支撑,运行经费无保证。
四、个别仪器等待运行场地,长期放置不运行。
五、实验室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室内堆放杂物。
通过此次考核工作,由于工作经验问题,仍存在许多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综合考核结果和专家意见,我们认为明年的考核工作应有以下改进:
一、考核的范围应有所扩大,明年将对价值为20万元上教学科研仪器进行考核。
二、教学类和科研类大型精密仪器的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应严格区别对待。因教学和科研两大类大型仪器面对的对象和服务功能有很大区别,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机时数和开放要求方面应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其服务领域。
三、近年来新引进的大型精密仪器和往年引进已使用多年的大型仪器设备应根据其购置和使用年份,在开放机时数、发表论文数、出科研成果和开放要求方面应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其服务年限,体现公平原则。
四、自评结果应提供更为详细的相应的机时数、开放时数、成果数等相关支撑佐证材料。
五、考评结果与大型仪器运行维护基金挂钩。
此次2010年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综合效益考核工作是我校首度开展的全校性年度大型仪器综合考核工作。今后我们应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年度考核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文件精神深入扎实开展好后续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开放、自评及考核工作,为我校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创新成果的不断获取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大仪科 许银华供稿)
省教育厅专家组现场考察我校英语语言学习中心
2010年12月24日下午2:00,湖北省教育厅专家组来校现场考察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建设情况。学校实验室设备处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外国语学院负责人、英语语言学习中心负责人及骨干成员、教师代表参加考察验收会议,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专家组召开的座谈会。
外国语学院院长、英语语言学习中心主任董元兴教授向专家组汇报了我校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中心建设发展历程、中心基本条件、管理体制机制、中心基本功能、
实验教学改革、中心建设成效、中心特色、发展规划等方面。我校英语语言学习中心成立于2004年,于2010年10月获评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听取汇报后,专家组依照“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的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就中心功能、教学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等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与会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外国语学院及英语语言学习中心负责人、教师代表一一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
专家们到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多媒体网络语言实验室(北区综合楼)、外台节目采编室(文华楼)现场考察中心的基本条件、教学学习资源及使用状况。之后,分别召开了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师生对英语语言学习中心的评价和意见建议。
专家组经过评议,向我校参加会议的职能部门、学院、中心负责人反馈了现场考察验收的意见。专家们认为,我校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建设起步较早,软硬件资源齐备,管理体制明晰健全,尤其是坚持将中心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与语言能力拓展活动相融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专家们同时指出,应在学校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中心硬件及教学学习资源建设;进一步凸现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功能;加强对自主学习过程、效果和监控和评估;增加中心的开放时间,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外国语学院供稿)
刘祥文:自主维修 让濒临报废的设备重焕青春
多年前购买的设备出现故障已无法继续工作,新的设备又太贵,面对这种两难局面,我校材化学院刘祥文教授选择了自主维修,并通过引进高性能配件让旧设备升级换代,12月16日,用于透射电镜升级改造而引进的数字化图像记录处理系统及高精度凹坑仪通过了我校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
透射电镜在岩石矿物以及纳米材料等的超显微观察研究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在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教材及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我校原有的CM12型透射电镜是1987年引进的,因为没有先进的数字化图像记录处理系统,再加上该透射电镜出现了一些技术故障,导致近两三年来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满足我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它的升级改造已经迫在眉睫。
但刘祥文等询价得知,一台全新的具有数字化图像记录处理系统和制样设备配置齐全的透射电镜市场售价近100万美金,购买如此昂贵的设备显然不是件易事。对现有的分析型透射电镜进行升级改造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经申请,材化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决定联合出资54万元对透射电镜进行升级改造。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招标采购了美国Gatan公司生产的高性能CCD图像系统及高精度凹坑仪。
但新的难题出现了,因为过了保修期,仅仅是请国外厂商专业维修人员来维修这台“罢工”的透射电镜,保守估计维修费用也需要10多万元。怎么办?对该仪器的维护及维修有丰富经验的刘祥文想了又想,决定自己动手维修,看处于瘫痪状态的透射电镜能不能彻底修复正常。
2010年寒假,在没有任何先进检测设备和必备配件的情况下,刘祥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仪器的维修工作中。从白天到黑夜,他都泡在实验室维修仪器,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有时甚至通宵都没有休息。经过46天约736小时的艰苦奋斗,他先后排除了真空故障、循环水冷却系统故障、高压故障、图像系统故障及电子衍射对中故障,只花了几千元的零配件费及加工费,终于使处于瘫痪状态的透射电镜彻底恢复了正常!
2010年4月13日至14日,美国Gatan公司技术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一起完成了透射电镜升级改造。在调试过程中拍摄到了清晰的石墨化碳标样0.34nm晶格像,和23年前该透射电镜验收时拍摄的一样清晰!
截至目前,升级改造后的透射电镜已经运行了八个月,已经对校内外多批次透射电镜样品(包括矿物岩石、陶瓷、纳米材料及生物样品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因为分析测试方便快捷,图像质量优异,升级改造后的透射电镜受到校内外用户的广泛好评。
《转载于地大之声 宁薇》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0年度网络精品课程项目通过验收
2010年12月14日下午2:30,学校实验室设备处组织专家组对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0年委托成都依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2010年度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评审和验收。
成都依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代表在线演示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地下水动力学》和《矿床学》三门网络精品课程,并对项目建设的思路和亮点做了总结和汇报。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运行情况,后期使用情况及经费执行情况做了简短的汇报,专家组查阅了该项目的相关资料,并对网络精品课程的支持服务功能、技术细节以及课程的反馈情况进行了质询。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建筑)专业的专业课程,近几年累计为3667名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地下水动力学》和《矿床学》分别为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和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累计有2982名学生在线学习了该课程。三门课程的学生受益面广,师生反馈情况良好。其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获得2010年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
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该项目基本达到了合同的技术指标建设要求,项目资料齐全,经费执行规范,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成都依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合同规定的技术服务期内完善动画制作,优化系统发布方案,做好后期技术支持服务,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宋慧玲供稿)
审稿:向东 责任编辑:常虹 王青 联系电话:67885068 网址:http://sbc.cug.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