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发表时间:2010-11-04点击:次
实验室与设备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设备处主编
2010年 第4期 总第 19期 2010 年 10月
本期目录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
工作动态
国家修购专项验收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经验交流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
关于开展2010年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
使用综合效益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单位:
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年度考核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文件精神,2010年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综合效益考核工作将于近期进行,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各级大型仪器设备平台考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组长由分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实验室设备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名单如下:
组 长:成金华
副组长:向 东
成 员:陶应发 杜远生 杨 伦 兰 翔 陶力士 赵来时 胡圣红
杨坤光 夏庆林 何明中 马 腾 吴 立 牛瑞卿 饶建华 周顺平 王春阳
二、考核范围:
单价在40万元以上,属于教育部高等学校资产分类代码03类(仪器仪表)、04类(机电设备)及05类(电子设备)有关教学科研等在用的仪器设备。不包括09学年度购置的相关设备。
三、自评:
自评时间为2010年10月28日至2010年11月15日。实验室设备处于2010年10月27日前将《2010年综合效益考核参评仪器设备清单》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综合效益考核表》发至相关各单位。各单位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年度考核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单位自行考核。并于2010年11月15日前将自评结果交实验室设备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科。
四、专家评审:
2010年11月20日至2010年11月25日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组根据各单位自评考核表、原始实验数据及相关资料在现场对仪器做出综合效益评估。
五、考核结果公布时间将于2010年12月中旬公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根据《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范围:
1.单价达到10万元的仪器设备;
2.价值达到l0万元的成套仪器设备;
3.国家规定统管的大型仪器设备。
第三条 教育部所管的大型仪器设备范围:
1.单价达到40万元的仪器设备;
2.单台价格不足40万元,但属于成套购置和需配套使用的,达到40万元的成套仪器设备;
3.单台价格不足40万元,但属于国外引进、教育部规定为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
第四条 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用,资源共享”,在完成本校教学、科研任务同时,鼓励多种形式的开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各单位要根据本实施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管理措施,面向全校开放,为全校师生服务。
第五条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方式:由学校委托仪器设备所在二级单位代管,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监管。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实验室设备处主要职责:
1.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2.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以共享为核心的运行机制;
3.参与申购大型仪器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招标采购工作,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的验收;
4.组织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及维修项目的评审与复核;
5.组织实施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评价考核工作;
6.协助做好大型仪器设备技术队伍建设工作。
第七条 二级单位主管负责人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学校有关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审查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配置与更新方案;
3.负责落实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与管理人员的配备;
4.解决、调剂安放大型仪器设备用房及配套设施;
5.定期组织检查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有关问题。
第八条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主要职责:
1.制定完善仪器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范,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进行校验和标定,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组织开发仪器设备新功能;
2.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使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拟定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计划,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作用,促进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4.建立健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认真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和维护维修记录,确保记录内容完整、规范。
第三章 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与验收
第九条 凡申请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不论何种经费来源,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申购大型仪器设备可行性论证工作实施细则》的要求和程序执行。
第十条 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应在可行性论证报告批准后,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仪器设备招标投标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招标采购。
第十一条 购置进口仪器设备的,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教用品免税进口管理办法》的要求办理报批、报关等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大型仪器设备应实行严格的实物验收与技术验收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到货后,由用户单位负责组织验收。验收小组成员由用户单位技术专家、用户单位负责人、供货方代表、实验室设备处有关人员组成。
第十三条 验收小组应根据用户招标书的具体要求与供货商在供货合同中的承诺,对所购仪器设备进行外观检查、数量清点(含技术资料)以及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进行实测,并逐项记录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仪器设备验收报告》中,做出是否通过验收的结论。
第十四条 大型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方可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固定资产建帐、报帐手续。
第四章 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及收入分配
第十五条 各二级单位应按照“依托学科,相对集中,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原则,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以资源共享为核心,最大限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第十六条 大型仪器设备投入使用时,机组应制定相关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程,使用、维护规程,设备开放办法等,并将管理制度张贴在仪器设备旁醒目之处(装框上墙)。
第十七条 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服务,服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由学校财务部门集中统一管理核算。收费标准校内、校外应有所区别。校内由学校安排的教学用机不得收费,科研用机可适当收取费用,但应统一收费标准,并以成本收费(包括水电费、材料消耗费、仪器维护费),以鼓励教师更多地使用学校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
第十八条 大型仪器设备收费标准由各单位据实提出,经二级单位主管负责人审查后,报学校设备及财务管理部门统一审定,并在网上公布。各二级单位及机组不得自行改变收费标准。
1.按二级预算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单位年服务收入在200万元以下的部分,按20%上交学校,25%用于保障设备运行、维修及办公费用,15%用于预留设备购置及升级改造费用,40%用于奖金福利费用。
2.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单位年服务收入在200-1000万元之间的部分,按30%上交学校,20%用于保障设备运行、维修及办公费用,15%用于预留设备购置及升级改造费用,35%用于奖金福利费用。
3.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单位年服务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30%上交学校,20%用于保障设备运行、维修及办公费用,20%用于预留设备购置及升级改造费用,30%用于奖金福利费用。
第十九条 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应实行岗位责任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操作,并纳入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计算和考核内容。机组必须及时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认真做好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包括安装调试记录、使用记录、维护记录、故障记录、维修记录等),并按学校要求及时填报年度使用效益情况报表。
第二十条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对使用人员进行操作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上机操作。其他人员必须经技术考核合格并取得上机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机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切实注意安全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 对外出具测试数据的大型仪器设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要纳入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每年要按时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合格检定,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出具各类检测报告要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履行规范的审核流程,所有对外发放的正式测试报告要送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单位(实验室设备处)备案保管。
第二十二条 凡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科研的,可直接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预约登记,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积极安排。
第二十三条 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
1.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根据制定的维护保养规程,对仪器设备做到精心维护,严格检查,清除事故隐患;
2.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维护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通电、局部检查和调整、更换磨损的零部件;
3.仪器设备的检查要做到经常化,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1)仪器设备运转情况,注意发现事故苗头并及时处理;
(2)检查与测定仪器设备的性能、精度;
(3)检查仪器设备的防腐、防尘、防爆等情况,每次维护和检查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在使用(维护)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经常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第二十四条 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
1.凡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应仔细检查,确属仪器设备发生损坏,要及时组织维修,并做好详细记录;
2.维修工作结束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应测试仪器设备性能、技术指标,提出测试验收报告,使用方和维修方签字后方有效。
第二十五条 大型仪器设备发生较大故障时,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写出详细事故报告,由二级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事故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向校设备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第二十六条 大型仪器设备一律不准自行拆卸或解体使用。确有必要时,必须经校设备主管部门审批。否则,将作为责任事故予以追究。
第二十七条 免税进口的大型仪器设备,在海关监管期内,不得挪做他用或转移到非教学、科研单位。
第二十八条 大型仪器设备要做到合理流动,杜绝闲置浪费。确因故不再使用的仪器设备由实验室设备处依据具体情况予以调剂调拨。
第二十九条 确因技术落后、损坏等原因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仪器设备,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仪器设备报废、调剂实施办法》中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考核与奖惩
第三十条 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实验室设备处每年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每两年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进行一次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向全校公布。考核的实际情况作为今后学校投入和调整仪器设备结构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学校设立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进一步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加强对校内外开放和服务,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对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同时,对大型仪器设备维修费用优先考虑。
第三十二条 不论何种原因造成大型仪器设备闲置达到三年或连续三年及以上设备利用率很低(通用设备年均400机时以下),学校和二级单位有权及时将该仪器设备调拨到其它合适的实验室使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与本办法相关的实施细则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管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学年度考核工作等四个实施细则,请遵照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由实验室设备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建立正常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凡学校投入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如“211工程”、“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教育事业费等),均应按本细则进行效益评价。
第三条 各二级单位使用自筹资金、科研经费购置和捐赠的仪器设备,可参照本细则进行使用效益评价。
第四条 各二级单位实验室和机组要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记录制度,认真填写《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记录》,保证填报数据的可靠性、连续性与完整性。
第五条 大型仪器设备评价范围:
1.单价达到人民币20万元,教学、科研用途的属于03类(仪器仪表)、04类(机电设备)和07类(卫生医疗器械)的大型仪器设备;特殊用途的仪器设备可以进行单项或选项考核评价;
2.单价在人民币l0-20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考核评价范围由各相关二级单位进行考核评价。
第六条 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评价指标分为六大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使用机时: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指标;
2.开放程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状况的指标;
3.人才培养: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技术人员的指标;
4.科研成果: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取得科研成果的指标;
5.功能利用与开发: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利用与功能开发的指标;
6.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状况的指标。
第七条 大型仪器设备评价标准如下。
1.使用机时。用有效机时数与额定机时数的比值衡量,即有效机时数/额定机时数x100%。该项满分为l00分,权重系数为0.45。额定机时数一般为:通用设备1200时/年;专用设备600时/年。
2.开放程度。用开放机时数与有效机时数的比值衡量,即开放机时数/有效机时数x100%。该项满分为100分,权重系数为0.30。
3.人才培养。通过各种培训取得独立操作资格的人数和在设备管理人员指导下能独立完成部分测试实验的人数。该项满分为100分,权重系数为0.05。
4.科研成果。利用本仪器设备所做的实验结论或测试数据而取得的科研成果数或发表的学术论文数。该项满分为100分,权重系数为0.05。
5.功能利用与开发。功能利用与开发包括档次升级、技术改造及引进先进的软件功能等。该项满分为100分,权重系数为0.10。
6.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包括技术操作人员配备、设备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悬挂、使用记录填写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设备维护情况与记录等。该项满分为100分,权重系数为0.05。
第八条 按照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的设备。优秀设备:总分≥90分以上;良好设备:75分≤总分<90分:合格设备:60≤总分<75分:不合格设备:总分<60分。
第九条 实验室设备处每年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每两年对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进行一次评价考核。评价工作采取二级单位自评与学校评审相结合的办法。
1.机组总结。由各设备负责人对所负责的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依照《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评价表》和填表说明的要求,认真做好填报数据支撑材料的收集、统计工作,要求填报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2.单位自评。由各二级单位组织对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每台仪器设备填报的各项数据按照大型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填表说明的有关要求进行审核,提出自评等级。
3.学校评审。由实验室设备处组织专家对列入评价范围的大型仪器设备,逐项查阅材料,核实数据,计算得分。学校组织评审小组对二级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情况作出总体考核评价。
第十条 学校对每台仪器设备的绩效情况、使用单位和评分排名向全校公示,并作为今后投入和调整仪器设备结构的依据。对评价结果为良好及以上的,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第十一条 不论何种原因造成大型仪器设备闲置达到三年或连续三年及以上设备利用率很低(通用设备年均400机时以下),学校和二级单位有权及时将该仪器设备调拨到其它合适的实验室使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学年度考核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考核范围:单价达到10万元,属于03类、04类及相关类别的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
第三条 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考核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各级大型仪器设备平台考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组长由分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学科办、科技处、教务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实验室设备处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实验室设备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二级单位成立由主管实验室工作负责人、有关专家组成的考核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的考核工作。
第四条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的考核工作按学年度进行,具体步骤为:
1.单位自行考核
(1)由仪器设备责任人根据仪器设备的不同用途(教学为主类、科研为主类),按单台据实填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综合效益考核表》“考核内容栏”中的各项数据,并将考核表交本单位考核小组;
(2)各单位组织考核小组成员对仪器设备责任人自查填报的每台仪器设备的各项数据,按照“内涵与要求”栏中规定的审核材料,进行逐台逐项核实、评分,在此基础上对本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总体情况进行学年度总结,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各单位大型仪器设备的年度考核表与使用、管理工作总结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报实验室设备处。
2.学校考核
学校在各单位考核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抽查评审。10万元至4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抽查台件数不低于总台件数的20%,40万元及以上的为必查设备。考核以原始记录或相关资料为依据,考核结果按百分制评价。学校考核并在统计汇总完毕后,按以下考核项目公布考核结果:
(1)全校各单台大型仪器设备学年度综合效益考核结果、使用效率和日常管理单项考核结果;
(2)全校各级平台建设和管理依托单位大型仪器设备学年度效益总体考核结果。
第五条 考核结果与工作要求
1.考核结果将作为学校配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其运行维修费的重要依据,并与有关单位和人员年终考核挂钩。对利用率低又无法提高其利用率的设备,学校将予以调拨。
2.对日常管理单项考核结果未达到60分的仪器设备,其单台设备年度考核结果视为“不合格”,相关责任人须限期整改,学校进行复查,复查仍不合格的,将根据责任情况,对其给予通报批评。校内拥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单位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技术档案和使用管理档案,论证、使用、维护、维修等情况应有认真、及时、规范的日常记录。
3.要加强考核的真实性,充分发挥评估管理的建设功能,坚决杜绝临时搜集、编造支撑材料和各种数据的现象,使考核工作真正成为促进我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其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对考核中发现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以及填报数据弄虚作假、数据严重失实的单位和个人,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复查后仍无改观的,将依据相关规定处理。对严重失职者,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当事人及负责人的责任。
工作动态
我校召开2010年秋季学期教学工作布置会
2010年9月15日下午,我校召开了2010年秋季学期教学工作布置会。教务处处长杨伦、实验室设备处处长向东代表两个部门作了工作布置。会上,实验室设备处向东处长就下半年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讲了五点意见。
一是关于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到目前为止,我校共建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含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质量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已截止。下一步主要对已申报的实验教学中心进行评审验收,验收通过后才正式挂牌。未验收前,每年要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对此,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要作好充分准备,要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凝炼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拓展合作交流方式,增强示范辐射功能上下功夫;要注重实验室的建设,在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相关政策、专项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拓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学校召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帮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建设措施,确保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并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二是关于开展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效益的年度考核。今年,学校已出台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平台。下半年将启动对单价在4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进行使用效益年度考核。依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开放程序、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功能利用与开发、设备管理等进行综合评价。实际考核采取单位自行考核和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核结果予以公示,并作为今后投入和调整仪器设备的依据。
三是关于推行教学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能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实验时间、人员、项目、设备固定等种种限制,在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质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拟推行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分为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实验的必备条件。其一必须具备学生可选的开放实验课题和具体的实验任务。开放实验内容不能与学生新学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相重复,属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性实验;其二具备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指导力量和仪器设备、材料等条件保障。开放管理需建立开放实验室的准入制度、预约登记制度、项目验收评审等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已制定《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拟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建立实验室开放激励机制。这项工作下半年召开全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会议部署,试点运行,明年在全校全面推行。
四是关于加快国家修购专项的执行。近年来,国家对学校的投入逐步增多,国家修购(设备)专项的投入弥补了我校教学实验室的建设经费不足。2008年以来,三年下达修购专项7项,经费达3900多万元。教育部、财政部明确要求当年的国家专项经费必须当年执行完毕。今年的项目和往年的个别项目尚未完成,学校面临专项资金执行压力较大。希望有关学院加快项目执行力度,力促国拔专项项目尽快完成,并通过学校验收。
五是关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和实验技术人员培养计划的落实。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方面加强实验技术研究。采取实验技术研究立项的方式,鼓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自主研制高质量的教学仪器,多媒体实验教学网络课件,编写实验教材,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促使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关注青年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成长,实施了45岁以下的实验技术骨干“订单式”定向培养计划。这个计划由实验室设备处负责组织选派与考核,人事处对参加实验技术培训经费予以保证,学院提供适当的配套经费并合理安排好培训时间,采取“订单式”定向培养的方式,选派实验技术骨干赴校外单位学习先进实验技术知识,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这两项工作事关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希望各学院关注已立项的实验技术项实施进展,落实好下半年参加培训的人选,并对明年这两项工作进行规划。下半年,实验室设备处将组织对所有立项的实验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验收,并落实下半年和明年的实验技术人员培训计划。
(实验室设备处)
实验室设备处召开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讨论会
2010年10月13日至14日,由实验室设备处主持召开的关于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讨论的会议在行政楼212会议室召开。实验室设备处向东处长主持了此次会议,会议分为两天进行,13日下午主要针对院系征求意见,各学院主管实验室工作的院长及其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参与了讨论;14日上午,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学工处、校团委以及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并就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成金华副校长连续两天全程听取了大家的讨论意见并作了重要讲话。
向东处长在会上首先解释了我校推行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开放管理办法讨论稿。讨论稿主要分为总则、实验室开放类型与条件、实验室开放的组织实施和附则四个章节。向东处长重点指出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开放管理能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实验时间、人员、项目、设备固定等种种限制,在充分利用实验教学优质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应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与会人员围绕讨论稿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各学院、各部门的实际情况,踊跃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有一点是与会人员的共同心声,那就是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创新性教育的大势所趋,大家纷纷表示赞同这个开放办法的出台并会努力支持这项开放工作的具体实行。另外,大家就实验室开放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在开放专项基金、开放激励机制、工作量的计算、人员的配备、创新成果的认定以及实验室管理等人、财、物配备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学院主管领导还是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表示愿意积极配合、统筹解决实验室开放的有关条件保障工作,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行实验室开放工作,逐步实行实验室全面开放和全天候开放。
最后,成金华副校长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讨论后,指出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的出台非常的及时,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教学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面开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开拓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部门能积极配合,通力合作,重点就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落实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由实验室设备处综合整理修改后,提交校务会审定。
(实管科 常虹供稿)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科深入各学院调取核实大型仪器资料
我校大型仪器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经过前期系统建设,已在校园网上投入试运行。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并涉及到单位人员、存放地点变更等问题,部分共享服务平台数据库中的大型仪器设备照片缺失、资料不全或有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科与各单位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更新、补充各类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科李建军、涂波两位同志多次到地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环境学院等拥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实验室,与学院相关负责人一道,实时调取核实了有关大型仪器设备的具体资料。
(大仪科 涂波供稿)
国家修购专项验收
材化学院“材料学实验教学中心设备购置”国家修购专项
项目通过验收
2010年10月19日下午,在材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召开了“材料学实验教学中心设备购置”国家教修购项目验收会,学校实验室设备处、教务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和监察处会同材化学院对该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会由实验室设备处向东处长主持。项目负责人黄焱球汇报了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验收组认真听取汇报后,详细查阅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记录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并现场查看了实验室,了解设备运行状况。验收组认为,项目组严格遵守国家专项修购计划的相关政策,认真组织并实施了该项目建设计划,项目经费支出严格按照合同执行,全部设备已经到位、各项技术指标测试合格并投入运行,各类档案资料齐全,专项修购计划全部完成,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验收。
该项目购置仪器设备150项729台套,其中超过5万元的设备29台套。设备采购主要通过招投标形式进行,招标合同经费占总经费的97%。项目组从设备选型、预算编制、招投标、合同签订,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检测、验收,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法定招标程序、合同规范和验收程序,进行了有序和有效的建设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实验室设备处、教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保障处、监察处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了配套经费,对有关实验室进行了改扩建及电路改造,保证了设备的准时安装、调试,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该项目的实施完成,使材料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得到了完善,形成了功能比较健全、设备比较先进的实验教学中心。项目完成后,实验中心增设了实验项目37项,完善了1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保障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训练,为学生的各项创新活动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已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实验中心积极向本科生开放,鼓励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性、探索性实验研究。目前已接收大学生创新小组9个,支持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项目19项,支持7名入选校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开展科学研究。一批大学生已在本年度的全国科技竞赛、湖北省创新成果报告会以及校“挑战杯”竞赛中获得奖励。该实验中心在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了2010年 “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
(材化学院黄炎球、勒化才供稿)
地空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基础设备购置”国家
修购专项项目通过验收
2010年月15日下午2:30,在物探楼214会议室,召开了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基础设备购置” 国家修购专项项目验收会,会议由成金华副校长主持,专家组由实验室设备处、教务处、纪检监察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专家组成,学院领导和参与项目的相关老师参加了会议。
首先地空学院领导汇报了“地球探测信息技术”和“空间信息提取与反演”两个子项目的建设情况,验收小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建设及执行情况汇报,审阅了项目验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设备采购文件、供货合同与技术协议、设备检验记录、安装调试记录、自行检查记录等相关资料,并到现场查看了该项目购置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验收组认为我院国家修购专项“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基础设备购置”项目修购计划全部完成,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一致通过该项目的验收。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基础设备购置”项目,购置了重力仪、大地电磁仪、超声地震物理模拟、地震信息处理、空间信息处理设备等设备、2口室外实验井,院自筹经费用于实验室环境的改造。目前全部设备已投入教学运行,覆盖14项课程,涉及4个学院5个专业,新增2个教学实践环节,新开20项实验内容,项目实施以来,年度涉及受益学生人数达300多人,涉及到实验课时达3000多小时。新建的“空间信息提取与反演”实验室,为21门课程新开34项实验项目,涉及3个教学环节,每年受益学生200人。项目实施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地空学院实验教学条件,提升了教学质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地空学院 周群峰、李永涛供稿)
我校地质工程中心机械与工程实验室国家修购专项通过验收
9月27日下午,由实验室设备处、教务处、纪检监察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及机电学院相关专家组成的国家修购项目验收小组,对我校地质工程中心机械与工程实验室国家修购专项进行了验收。会议由成金华副校长主持。验收小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建设及执行情况汇报,审阅了项目验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设备采购文件、供货合同与技术协议、设备检验记录、安装调试记录、自行检查记录等相关资料,并到现场查看了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验收组认为地质工程中心机械与工程实验室建设修购专项项目已达到立项申报的各项要求与技术指标,同意通过验收。
该项目实施共配置设备63台套,总计227.205万元,全部设备已投入教学运行。覆盖课程20项,7个学院17个专业,涉及7教学实践环节,新(增)开机电传动控制等多项实验内容,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项目实施以来,年度涉及受益学生人数达600多人,涉及到实验课时达6000多小时。改善了机械与工程实验教学条件,提升了教学质量。机电学院依托新建设实验室已推出湖北省精品课程3门,编写相关实验指导书3本,多项学生科技活动取得优异成绩。
(实管科 王青供稿)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我校Altera 亚洲创新设计大赛参赛团队勇创佳绩
近日,2010年Altera 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陆区决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我校两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了大陆赛区二等奖一项(排名第四)、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九)。排名第四的于竞雄、戴宇、刘经龙所在团队还获得了前往台湾,与台湾赛区的前五名队伍同台竞技的参赛资格。
2010年4月中旬至9月初,美国ALTERA公司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湖北赛区组委会合作,在湖北省内高等学校举办“2010年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LTERA杯SOPC专题竞赛”。竞赛由湖北赛区组委会和美国ALTERA公司共同负责组织工作,湖北赛区组委会并负责组织成立专题竞赛专家组。经过初赛、复赛后,评选出1名ALERA杯奖,3名一等奖,13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ALERA杯奖和3名一等奖团队的作品与报告送到ALTERA公司中国上海部,直接进入2010 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陆区决赛。其他省份的参赛队则采用网上向ALTERA公司提交报名表、进度汇报、作品及设计报告等,由ALTERA公司组织成立专家组,评选出26支优秀参赛团队,晋级2010 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陆区决赛。
9月15日至21日,来自全国大陆赛区的30支代表队齐集ALTERA公司中国上海部,进行2010 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陆区决赛。由ALTERA公司组织的专家组成员对这些参赛队的作品和报告进行再一轮评测,评选出1名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位于前5名的获奖参赛队伍将携带作品和报告,于2010年12月之前抵达台湾,参与2010年Altera 亚洲创新设计大赛海峡两岸邀请赛。
我校此项大赛的组织工作由教务处主办,依托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由来自于机电学院、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的4位指导老师,12名学生组成4支队伍代表我校参加竞赛。经过4个多月的认真学习、反复研究、不懈努力,4支队伍均圆满完成设计目标,同来自全省其他24所高校的73支队伍进行初赛角逐。经湖北赛区组委会及SOPC专家们的评审,我校参赛队伍表现优异,3支队伍入围复赛。在第二轮19支队伍的复赛中,我校《基于NiosII的高尔夫球场智能机器人设计》、《基于SOPC 的野外无线生理监护系统的设计》两件参赛作品再创佳绩,分别以湖北省排名第二、第三的成绩荣获湖北省一等奖,获得代表湖北省赴上海参加2010年 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陆区决赛的资格。之后,在ALTERA公司中国上海部举办的决赛中,我校两支参赛队伍在竞赛中再次发挥出色,经过激烈角逐,分别获得了中国大陆赛区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并且,一支队伍获得了去台湾参赛的资格。
据悉,连续举办七年的 Altera 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不仅是亚太区最高荣誉的 FPGA 设计竞赛,更是国内顶尖机电、信息、理工专业学生挑战角逐的竞技场。2010年,Altera 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陆区总决赛共有来自全国各所高校的四百多支代表队参加。参赛学校多、作品质量高是此次大赛的一大亮点。
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奖队信息表
序号 |
参赛学生 |
作品名称 |
指导老师 |
获奖情况 |
1 |
于竞雄,戴 宇,刘经龙 |
基于NiosII的高尔夫球场智能机器人设计 |
倪效勇 |
湖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
2 |
李明明,张 怀,黄 亮 |
基于SOPC 的野外无线生理监护系统的设计 |
赵 娟 |
湖北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
3 |
李亚敏,高 珊,夏中谱 |
基于NiosII的多功能救援机器人 |
王家豪 |
湖北省二等奖 |
(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 赵娟供稿)
我校学子在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创佳绩
5月28日至30日,“博亚杯”2010年湖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湖北赛区比赛在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举行。我校10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其中获得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和2项三等奖。
此次我校共派出了44名选手参加比赛,是历届参赛规模最大,获奖也最多的一次。其中的获一等奖的“险地侦测救援车”,将参加10月份将在东南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决赛角逐,这是我校首次入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本次参赛队员不仅有机械专业的学生,更有工业设计专业和工程学院的同学参加甚至在团队中挑大梁;在教务处、机械学院和机械系的大力支持下,参赛团队经过多次校内选拔,在指导老师、校外加工厂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作品的设计、制作。这些参赛作品展现了我校学生的自主创新、综合设计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武汉科技大学承办,襄樊博亚机械有限公司独家赞助。全省共44所高校265件作品参赛。最终,大赛评委会评出了一等奖58项、二等奖104项、三等奖94项。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摘录)
计算机学院喜获“2010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足球
机器人大赛二等奖
2010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于7月20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落下了帷幕。我院CUG足球机器人代表队进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获得RoboCup仿真救援项目二等奖,微软仿真(MS)足球5:5项目二等奖的好成绩,为我院科技创新再添辉煌。
据悉,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基本覆盖了中国现有最顶级的机器人专家和众多知名机器人学者,成为当今中国机器人尖端技术产业竞赛和人才汇集的活动之一。2010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RoboCup中国委员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办,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民政府承办。本次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吸引了国内外270多所学校的2500多名老师和同学参加,与会人员超过3000人。
(计算机学院网站摘录)
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开赛仪式在数理学院举行
由中山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于2010年9月17日上午8点至9月21日上午8点举行,我校共组织了13支代表队、共39名队员参赛。为我校参加研究生数模竞赛历史上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赛点开赛仪式在我院楼前举行。出席仪式的领导及老师有:数理学院院长刘安平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喻芒清教授,校团委书记王甫老师,研工部副部长李红丽老师,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耀峰老师、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曾艺老师、环境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朱峰老师、信工学院任凯歌老师,研工部陈慧老师、张健老师,本次比赛的指导老师应邀参加了此次开赛仪式。
今年的赛题共有A、B、C、D 4个题目,各位指导老师和同学们认真工作,刻苦钻研,发扬顽强拼搏精神,经过4天的艰苦努力,13个参赛队全部按期完成了竞赛任务。竞赛期间,数理学院及研工部分别慰问了参赛的学生和指导老师,鼓励他们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大无畏精神,勇创佳绩。
(数学与物理学院网站摘录)
经验交流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模式的探讨
陈少才 向 东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改变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高校用于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使教学资源得到很大地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得到迅速地优化。然而,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阻碍着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正常发展。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成为目前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的现状与分析
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招生人数突飞猛进,从1999年的160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629万人,平均每年增长率达29%。如此一来,高校教学资源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越来越多,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精密度越来越高,对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目前,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极高,很多高校多媒体教室的排课率超过75%,中国地体教学设备使用率很高,部分设备经常出现故障,维修频率较高,所以必须有经费保证以支持日常设备的维护保养。当然学校每年应有专项投入,部属高校可向教育部和财政部申请国家设备购置修购专项,以满足多媒体教室建设需要。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工作实践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设备管理者、一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问题。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多媒体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推动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此进行了有益地实践。
2.1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统一规划与调度
从学校整体出发, 坚持“统一安排,共同使用”的原则,按品牌或型号将设备分类,尽可能地将同一品牌或型号的设备安装到同一楼层的教室或同一栋教学楼,这样有利于对设备故障的处理与日常维护,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我校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实施“公共教学多媒体教室设备购置”修购项目以后,多媒体教室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总量有较明显增加。全校多媒体教室数量由98间增加到154间,座位数由13791座增加到18167座,新增56间、4376座,大大缓解了多媒体教室资源不足的矛盾。
(2)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视频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从无到有,已拥有42间、6764座;用于精品课程、示范教学的全自动录播教室从“一根独苗”到拥有4间、472座;更多的多媒体教室也由过去的“单机版”升级为网络中控教室,并增加了新的一键式联动控制、资产管理、安防报警等功能,可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
(3)多媒体教学条件、授课方式得到改善。在新建和改建视频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全自动录播教室、网络中控多媒体教室的同时,更换和改造了教室内的中控讲台,新购置了一批投影机、计算机等设备,大大提升了全校多媒体教学的硬件水平。全日制本科生必修课程实行多媒体教学的授课率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全自动录播教室将反射式投影机、电子白板等高新数字化设备运用于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互动教学优势,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
2.2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注重效益,资源共享
只有制度完善、科学合理,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所以说制度建设是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管理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已制定和完善了“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办法”、“全自动录播教室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服务公约和服务承诺”、“设备故障维护记录制度”、“职工考勤管理办法”、“多媒体教室借用须知”等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和内控管理办法,这对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人员工作量,学校还实行了发IC卡制度,即教师在上课前到多媒体管理办公室凭有效证件登记领取IC卡,简化了繁琐的手续。学校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视频网络中控远程控制多媒体教室设备的开关,进行监测、维护、安全监控及资产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
2.3 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
学校采取集中、分散、派出去、请进来方式,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具体做法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分散、轮流地将技术骨干派出去进行“订单式”培养;或将设备供应商、承担日常维护的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人员请进来,对一线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通过在职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通过与兄弟院校开展管理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此外,吸收高水平、专业人才参加多媒体管理工作,也可帮助管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二是通过各种会议、座谈会等方式,帮助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树立“管理是服务,管理是科学,管理是专业,管理要创新”的理念。要求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努力建设一支高效务实、规范创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团队,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4树立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保养意识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操作上的问题,这时他们会请教相关的设备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时,灵活、有选择地对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学校实验室设备处每学期举办一次多媒体教室使用培训班或专题讲座,介绍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室使用方法,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让教师从中了解多媒体设备的性能,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对设备维护的宣传,提高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保养意识。
3 构建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新模式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的新模式是一种新理念、新观念,该模式主要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在开放式管理的基础上,将高校的设备管理看做一个整体的系统,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与升级、报废等流程全部由学校一个专门部门进行统一规划与调度,由其他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具体执行,管理中的所有流程都要考虑学校整个设备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各部门加强配合,减少摩擦,一切以更好地为高校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将设备效益指标与高校教学质量、设备使用率等相挂钩,实现计划、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培训一体化,从而使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益达到最大化。
3.1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新模式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新模式是在开放式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发展,具有以人为本、系统化和开放式3个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要具有目的性,始终明确管理的目的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在管理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人为本,要强调沟通,鼓励教师与管理员、管理员与领导、学生与管理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人为本,还需要关心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与个人职业发展,进行岗位轮换,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二,系统化强调资源的整合与管理的统一。资源整合包括对设备的整合和对人员的整合,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就是要统一管理信息系统,促进部门之间信息渠道畅通。通过系统化,实现资源共享,使各项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该管理模式是将高校的设备管理看作一个系统,追求规划的统一性,讲究资源的统一分配,讲究对设备采购和使用的计划性,当设备需要维修和报废时,又要讲究工作的灵活性。因此,可以说新模式讲究对工作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第三,开放式管理是指教室不仅是教学场所,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场地,需要开放式管理。开放式多媒体教室采用的是全封闭讲台,讲台的开启通过刷卡系统实现,教室的使用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管理部门在总控制室授权。这样既便于教师的使用,又解决了教室资源紧张的问题,是提高高校多媒体设备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以人为本是理念,系统化是管理方式,开放式是实现形式,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
3.2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的配套措施
构建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新模式,首先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系统,打破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谁管理谁占有”的状况,实现所有权与管理使用权分离,进行管理理念创新。
这个管理系统应包括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详细信息,能够查阅这些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情况以及报废等信息,这些信息根据不同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设置不同的查阅权限。该管理系统既要与学校现有的网络视频中控系统和全自动录播系统兼容匹配,实现网络互动教学或教学直播以及精品课程录制,也要与教务处教学资源库链接,便于教务处进行教学质量网络评估、教学评比与远程教学观摩,还可以实现优质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
这个管理系统还要具有图形查询功能和资产管理功能。图形查询是根据多媒体教室中设备的位置、类型,绘制出多媒体教室设备分布图,需要查询具体设备信息时,可以直接在设备分布图中点击相应设备,即可得到所需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资产管理功能就是系统准确便捷地搜集教师机、投影机的软硬件信息,及时形成并输出资产报表(Excel格式),使学校快速准确地掌握自身的IT资产状况,提高整体管理效率。该系统也应具有电子阅览室功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享受名师资源。
其次,要构建设备效益考评机制,通过考评机制来激励和引导管理人员以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首先是设定多媒体教学设备效益指标,指标应该包括教学质量、设备使用率、设备发生故障次数、学生投诉次数等。效益指标可以作为对科室和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依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可用它的开机时间来表示;设备发生故障次数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管理系统或管理工作日志上的登记获得;学生投诉次数的数据,由设备管理部门通过设置匿名意见簿和网上投诉两种方式获取。
4 结束语
高校多媒体教学设备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将会越发突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管理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要求。因此,要结合各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及管理运行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探讨并建立适合各校教学需求、方便教师教学,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的管理运行模式,以促进高校教育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转载《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第9期)
审稿:向东 责任编辑:常虹 王青 联系电话:67885062 网址:http://sbc.cug.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 388号 电话及传真:027-67885062 邮编:430074 邮箱:sbc@cug.edu.cn
CopyRight © 20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备15021562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4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