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信息简报 > 正文
实验室与设备信息简报第十六期
【发布时间】2010-01-01 15:00:00
【发布人】admin

 

实验室与设备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设备处主编

2010年 第1期      总第 16期              2010 年 1月

本期目录

  • 新年献辞

工作动态

  • 做资源勘查优秀专业人才的助推器
  • 资源学院召开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建设座谈会
  • 我校召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会议

 

回眸2009

  • 二○○九年实验室设备处完成的十项重要工作
  • 二○○九年实验室设备处工作总结

 

展望2010

  • 二○一○年实验室设备处工作要点

 

 

新 年 献 辞

 

尊敬的各级领导及全校师生员工同志们

福牛辞旧岁,金虎迎新年。我们告别了极其繁忙的2009,迎来了充满生机的2010。值此新春到来之际,我处全体干部职工向全校各级领导及师生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0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60华诞。在伟大祖国60年辉煌成就的激励下,全校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振奋精神,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处和全校各单位一样,紧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切实保障,作了大量的工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我校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荣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我校能源地质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荣获湖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顺利推进,实验教学资源的配置日益规范;实验技术研究立项增多,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大学生创新实验得以保障,课外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日趋优化;启动和执行了 “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平台建设、“211”三期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我处谨向全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热情支持、理解配合致以深深的谢意!

2010年是我校实施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新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一年。期望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处的工作。我们将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管理方式,深化质量工程建设。坚持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推进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为导向,按照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规范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满足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要求,培育优秀教学成果,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我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实干续华章。

    祝全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新的一年里和气致祥、身体安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工作动态

做资源勘查优秀专业人才的助推器

——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走笔

记者 宁薇

 

编者按:2009年岁末,教育部传来喜讯,我校资源学院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跻身“国家队”,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走到这一步,该中心花了11年的时间。作为国家资源勘查优秀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11年来,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以提高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打造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站在新的起点上回眸,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无疑是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贯穿始终的主旋律,而要管窥并见证该中心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浓缩成六大关键词。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亮点。

我们的盘点不仅仅是为了回忆,而是要赋予其更多的期待。希望这些关键词为读者打开一扇窗,透过这扇窗,人们能清晰地看到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筚路蓝缕、迎难而上的强劲脉动和多彩成就,并共同展望该中心新的梦想,新的征程。

 

关键词一:底蕴深厚

与固体矿产密切相关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我校建立最早、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专业之一,它与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相连,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和综合性强等特点,需要多学科交叉和支撑、室内与野外研究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正因为如此,1998年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后,沿袭并进一步发扬了学校室内实验教学与野外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的办学传统,致力于推动矿产资源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心实验(践)教学层次与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实行“分层次、模块化”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强化成矿新理论、找矿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心不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将现代高新探测与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西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矿产勘查、深部找矿和境外风险勘查等工作的需要。

近几年,在三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的支撑下,中心成功构建了从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基地、专业教学实验室,到野外实习基地和野外实验室的一整套完整的创新实验平台。如今,该中心建立了国内固体矿产勘查领域最完善、最规范的实验教学体系,本科生实验(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涵盖了矿床学研究、矿产勘查与评价到选矿和综合利用等多个领域。

“重视实验(践)教学是固体矿产勘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资源勘查专业在全国享有崇高声誉的根本所在。正因为如此,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为固体矿产勘查领域国内一流的“开放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学院院长解习农如是解读该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未来的定位。

 

关键词二:资源丰富

固体矿产勘查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地矿类学科。矿产勘查的主要对象是矿床,核心是成矿预测,主要内容是矿床的寻找及矿床质量的查明及评价问题。它是为矿业生产活动服务的。因此矿产勘查必须以地质成矿理论为指导、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去实现发现、揭露和查明矿床的目的,同时还要了解矿床采、选、冶的要求,以便在矿床勘查时对矿床做出正确的评价。

要对矿床做出正确评价,首先就要了解矿床,了解各种标本。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多年的积淀,拥有各类型矿床的教学用典型矿石和岩石标本7400余件、光薄片及测温片2300余件、教学模型128个。可以说走进中心,就像走进了石头的海洋。这些编了号的石头,在中心师生眼中,不仅仅是一块块的普遍岩石,而是在诉说着成矿背景的会说话的精灵。

必要的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也是实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为了更好地与石头“沟通”,近年来,中心在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对教学仪器进行了补充和更新,并积极开发、引进现代高新探测与信息技术,提升学生解决深部找矿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中心共拥有仪器设备321台(套),设备完好率在98%以上,拥有MapGIS、Ermapper、Mirc Mine、GeoDAS、MORPAS、GeoMDAS2000、GeoSMS等正版和自主研发的GIS、RS及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大型软件,确保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在整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的同时,中心还积极发掘新的实验教学资源,加强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开发网络实验项目,进一步完善典型矿床标本数据库、找矿典型案例库、数字矿山等特色项目。如今,通过以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为核心的网络信息平台,广大师生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悉最新、最快捷的专业知识、信息和实验教学内容,还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实现实验预约、网上预习、在线答疑和成绩查询等要求。

古老的石头与先进的仪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式在这里如此完美地结合着,让人不得不叹服于中心资源之丰富与建设之独特。

 

关键词三:名师荟萃

教授是实验室的“灵魂”,而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翻开该中心教师名册,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一系列在业界响当当的名字赫然在目:冯景兰院士、袁见齐院士、张炳熹院士、涂光炽院士、杨起院士、赵鹏大院士、翟裕生院士、殷鸿福院士、欧阳自远院士、汤中立院士、金振民院士……为专业的发展和实验室的建设,这些学者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他们不但非常注重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学问”,而且都十分重视野外实践教学。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矿床学实验课缺少挂图和标本,著名矿床学家张炳熹院士就带领青年教师动手画教学挂图,精心采集和挑选矿石标本,配齐了大冶铁山、铜陵铜官山等重要矿床的实习用成套岩石和矿石标本;2008年,著名矿产勘查学家和数学地质学家、已经77岁高龄的赵鹏大院士还带领学生到云南个旧塘子坳锡矿现场悉心讲授蚀变花岗岩型锡矿的成矿特征和深部找矿关键技术。这些学术高深、成就突出的老前辈,以其精湛的学术造诣和勤奋耕耘教书育人的高尚品格为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治学严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求真务实”成为中心教师教书育人的风范标杆。

薪火相传,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的中青年教师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中心的教师,不论讲师也好,博导也罢,都是既讲授理论课,又负责相应的实验课;既承担室内教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又带领学生野外实习。经过名家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和青年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心逐步砺炼出了一支优秀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如今,中心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约占67%,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23人;中心教师博士率达到75%,40%的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访问经历。

中心教师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们。一大批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涂秉峰和李建伏、“李四光奖”获得者叶天竺和王双明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四:人才辈出

在业内,我校资源勘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因为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优良传统,一直深受好评,毕业生常年供不应求。但进入21世纪后,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深度和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地质院校尽快探索深部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培养出新型的、适应现代地质工作需要的固体矿产勘查专业技术人才。

如何才能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在依托资源类传统优势专业的办学实践与“五强”地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资源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建立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中心根据专业发展的需求,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体矿产勘查方向)所有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均设置了相应的实验(实习)课,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实习基地、实验项目、课程设计、业余科技活动和毕业设计作为一个连续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途径上不断创新。

在教学方式与手段上,中心通过野外与室内相结合,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网络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同时,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采用分层次、多模块的体系,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此外,还通过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人才成长环境。

在考核方式上,中心一改以往以考分高低评定学生优差的评价方法,在考核中更加重视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科学素质、实验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考核,这种弹性和多元的实验考核方法严格、科学,大大激发了学生实验教学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重视实践、鼓励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明显的优势,一大批“高素质、强能力、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中心成立以来,资源勘查专业的学生先后荣获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学生研究奖励基金3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项、国际岩石力学年会优秀论文奖1项、全国高校GIS新秀奖1项、湖北省挑战杯二等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以及校内“李四光计划”5项等,还有23篇论文分别入选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和提名奖论文。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不仅是我校资源勘查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接受专业培训的基地,更成为青年学子实现人生价值、梦想腾飞的起点。

 

关键词五:硕果累累

固体矿产勘查与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相连,是现代工业的“先行者”,这一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与工程相结合、与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如此,实验教学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而来,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教学科目和内容。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心的所有教师都自觉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探索与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5年来,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大量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在教学方面,中心教师承担了教学改革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4项、湖北省教学研究和教改项目5项;出版教学类论著3部、发表教学改革和研究论文18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各1个;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1个;“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还在全国同类专业综合水平评比中连续三次排名第一。

在科研方面,中心教师承担了科研项目17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3项,累计经费达9810万元;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科研论文402篇。

在实验室建设上,建成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依托大型矿山的野外实验室4个、教育部研究生野外实践创新基地1个;正式出版实验教材5部,内部教材9部,其中《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及实习指导书还于2007年获“湖北省100种好书”称号。

 

关键词六:创新管理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系统工程,要把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就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为此,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深化改革,创新管理,充分调动与发挥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中心注重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实验教学及管理人才,并从政策上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通过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目前,中心拥有实验教学人员52人,其中专职实验教学队伍副高以上职称33人,高级实验技术人员2人,实验技术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本科5人,有过进修和专业技能培训经历的占100%,已经形成了一支以教授为核心的,结构合理、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通的实验教学队伍,为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运行机制上,中心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建设了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室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中心不断开展与国内外同类实验室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引进与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

中心在人员、实验设施、仪器设备、教学安排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规范运行和资源共享。同时,为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和其它实验教学资源,中心所有资源实行逐步对外开放。

由于中心的建设与改革成绩显著,其成功经验已在国内多个大学得到了应用和借鉴,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记者手记:

作为国内著名的以地球科学为特色的高校,我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资源勘查优秀专业人才的重任。在国家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在人才培养中提升科研实力,使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良性互动?资源学院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在付出11年的心血成为国家队的同时,也为我们给出了响亮的答案。

事实证明,实验(践)教学的加强,不仅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师;不仅能成就教学,也能成就科研,使得教师个人乃至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从这个意义上讲,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单位的申报成功,不仅仅是为学校争得了一块国字招牌,也不仅仅是为兄弟院系的实验中心冲刺国家队提供了思路,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对高校现有教学方式的冲击与思考。

                                                           

 (资源学院提供)

 

资源学院召开固体矿产勘查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建设座谈会

 

(记者宁薇)12月26日,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建设座谈会在资源学院328会议室召开。校长张锦高,副校长欧阳建平、成金华,实验室设备处、教务处、财务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资源学院党政领导以及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成金华主持座谈会。

 

  实验室设备处处长向东传达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9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通知》。

 

  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负责人姚书振发言。他首先衷心感谢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在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申报过程中给予的关心与支持,他说,固体矿产勘查专业办学历史较长,积累的经验也较多,但在申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在以后的建设过程改进提升。他表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申报成功,只是中心建设的一个新起点,示范中心全体成员将共同努力,使中心的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为几年后的教育部验收提交一份优秀的答卷。

 

  围绕如何建设好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会老师们从管理机制创新、硬件设施提升、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对示范中心今后的建设提出了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欧阳建平讲话。就如何建好实验中心,他提出了三点要求:1、实验室建设要站在国家级的层面,紧扣国家对矿产资源的人才需求来进行建设,要有新的思路和观念,做好整体的规划;2、实验室建设要做到标准化,特别是在布局、环境配套、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注意与国家、行业的标准对接起来;3、在实验教学的改革上,要有深化改革的魄力,把以实验教学为主体、实验理论为主体的课程设置出来,真正反映出实验中心改革的成果,并在这个改革的前提下,推出一批新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他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建成一个大家都期待的国家级示范中心。

 

  张锦高总结讲话。他说,固体矿产资源是学校的传统专业,也是核心和主干专业,这一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申报成功,是荣誉,也是机会,我们一定要以此为契机,使之在国内产生更大的影响。他强调,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之一在于重视实习和实践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野外实践能力比较突出,所以,在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按遵照国家建设标准和突出创新的要求,使从示范中心出去的学生基础牢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突出,广受欢迎。他希望,资源学院借此机会将实验室乃至学科的建设上个新台阶,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建立、形成固体矿产勘查方面的话语权。他表示,学校将全面支持固体矿产勘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建设。

                                         

                                              (资源学院提供)

 

我校召开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会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会议会于2009年12月28日下午在惠宾楼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实验室设备处主办。张锦高校长、成金华副校长、学科办、科技处、教务处、资产管理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国家、部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及院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了会议。成金华副校长主持了会议。会议上实验室设备处向东处长全面介绍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基本思路及实验室管理的有关情况;王春阳主任介绍了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软件系统的构建情况;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来时副主任介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及管理经验;材化学院李珍副院长介绍本院实验中心的建设及实验室管理经验。随后工程学院项伟教授、陈劲副教授、信息中心王广君教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圣虹教授、材化学院侯书恩教授、地空学院胡祥云教授、数理学院程永进教授、人事处处长王华教授等先后发言就如何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如何合理分配和规范实验室收费、如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如何从制度层面提高和规范使用实验经费、如何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如何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培训工作、如何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分析测试质量、如何合理评价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如何提升基础教学实验室的设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如何加强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引进和提高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发言,为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思路。

成金华副校长强调:我校就如何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这个议题很好,很及时。教育部、科技部都十分重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这些年来,我校这项工作有了不错的开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也很突出,有关工作还需要大力推进,要多做调研,实验室设备处要与人事、财务、学科、教务等多沟通,拿出具体方案,切实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希望各个学院,实验中心的相关人员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全力推进。

最后张锦高校长作了重要讲话: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大型仪器的管理上,我们要把培养人才作为重中之重,要把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作为主要的目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定要大力推进,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要让有限的经费达到高效率的运行,要强化大型仪器设备的保值增值,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要加大实验室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拔尖实验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认真研究实验室分配制度如何改革,要激发广大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学校在职称评定上要出台配套政策,要能留得住人,要建设好队伍,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切实保障大型仪器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

(王春阳供稿)

回眸2009

OO九年实验室设备处完成的十项重要工作

 

1、积极组织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按照2009年度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评审的要求,经过网上初评、终审评议和网上公示等程序,我校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2009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能源地质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此,我校共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按照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规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学校全年划拨1100万元经费支持立项建设,共完成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32个,行政管理项目27个。国家修购项目“地球物理探测与信息技术”、“材料学实验教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平台建设”、“公共教学多媒体教室建设”等专项经费达2687万元,已基本完成,为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保障。

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办法和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召开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会议。全年为“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211三期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以及国家修购专项设备购置组织论证35场,论证设备77台套,总计经费达8200多万元。组织验收各类设备32台套,总计经费达1750多万元。全年共参与招投标采购项目、谈判项目256项,签订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采购合同382份,完成合同总金额11600万元。共办理进口设备免税文件135份、机电许可证40件。全年入库设备共5670台套。

4、开展实验技术研究立项,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2009年启动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等实验技术项目19个,投入经费27万元。启动实验教材出版立项工作,采取统一风格、统一标识、集体出版的方式,投入20万元经费共资助出版实验教学系列材料19本。组织实验技术队伍研究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管理与创新、实验技术研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实验室管理创新与研究》一书已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

5、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首次聘任六位博士毕业生进入实验教师或实验技术岗位工作。实施45岁以下实验技术骨干“订单式”定向培养工作进展顺利。新补充和学成归来的实验技术骨干在实验教学中较好地发挥了骨干作用。

6、为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组织实施“公共教学多媒体教室建设”国家修购项目,已建网络控制多媒体教室154间、中控室4间、总控室1间、全自动录播教室3间。设备技术性能、教学功能、集成效果和水平处湖北省高校领先地位。

7、由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承办的2009ALTERA全国大学教师会议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00多名高校教师来我校学习交流SOPC技术和开发经验。这是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首次承办这样规模的全国性会议。会议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我校EDA/SOPC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加强了我校电子类专业的其他高校的交流,为我校电子专业师生对外合作奠定了基础。

8、认真组织国家修购专项的申报立项工作。经过组织申报,教育部派专家来校审查,我校“电子信息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机电基础实验教学设备购置”项目,被列为2010年修购专项设备购置项目立项。评审金额共计1940.37万元。

9、依托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并成功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多种社会性的电子竞赛等科技活动。在2009年“NEC”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11支参赛队共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华南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10、认真做好教学辅助与服务。根据实验教学需要切实做好实习材料的配置和危险品的处理工作。执行各类实习材料费38万。处理“三废”440多公斤,处理放射源3枚。为教学公共设施提供及时的维护、维修。全年共维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60多台件。为多媒体教室设备完好及使用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40多个多媒体教室进行了除尘、更换灯泡和液晶板、调整移机等维护保养。更换了40多个多媒体教室的窗帘。

 

 

二○○九年实验室设备处工作总结

 

    2009年实验室设备处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示范中心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实验室建设项目制管理为导向,按照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规范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进一步推进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一、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强化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

按照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规范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在审核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上,紧扣项目建设目标,满足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要求,认真组织好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工作。在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学实验任务,设置新建实验室和扩建实验室项目计划的基础上,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论证评审,遴选出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开展全程监控、成果验收和效益评估。09年学校全年拨1100万元经费支持立项建设。共完成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32个、行政管理项目27个。09年完成并验收了国家修购专项修购项目[127702]“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室”650万元;修购项目[127703]“数字艺术实验教学中心”750万元;修购项目 [1270802]“公共教学多媒体教室建设”287万元。09年进行的“校园网络环境升级改造” 国家修购专项950万元项目、“材料教学实验设备购置” 国家修购专项800万元项目已基本完成。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对推动我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放,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保障。

 

二、强化管理职能,突出工作重点,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

09年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在2008年基础上完善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施办法》、《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实施办法》、《大型仪器设备维修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五个重要文件,召开专门会议听取了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对大型仪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今年启动和执行了 “优势学科平台建设”、“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平台建设、“211”三期优势学科建设、“重点培育学科建设”以及其他资金设备和国家修购专项设备购置的论证工作,全年共组织各类设备论证会议35次,论证设备77台套,总计经费达8200多万元人民币。特别是“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平台建设、为保证学校专项经费的执行力度,整个暑期共组织论证7次,涉及23台套,近3000万元的大型设备,保证了三峡中心建设的顺利进行。

09年共组织验收各类设备会18次,涉及10多个单位,32台套设备,仪器经费1750余万元。规范了大型仪器验收流程和验收标准,并已上网公布,严格按程序办事,保证了仪器验收工作的质量。

09年还组织学校相关大型仪器(电子探针、X衍射仪、同位素质谱仪、环境扫描电镜、LA-ICP-MS等)共48台套参加湖北省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建设和对外服务,全年对外服务不完全统计达370多万元,在湖北省高校系统中是最突出的。2009年度我校再次荣获华中地区大型仪器协助共用网单位管理奖和LA-ICP-MS获优秀机组奖。

现已启动学校大型仪器管理平台建设的前期工作,在广泛调研和听取专家论证意见的基础上,重点与清华大学联系,准备开发相关管理软件启动部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职能。启动了学校对外服务的大型仪器开放机时和大型仪器利用率评估的工作,前期工作已完成,下一步进行全校范围内的实施工作,为学校对大型仪器效率评价提供依据。

 

三、加强指导,强化特色,发挥教学示范中心辐射作用

    从2005年开始实验室设备处承担本校国家和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建设的组织工作。抓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确定现代实验教学观念,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验室运行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构建了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信息平台,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与辐射作用。2009年我校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我校能源地质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成功获批湖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此,目前我校已建成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四、加大投入,提升水平,促进实验技术研究成果转化

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启动了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服务质量。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立项范围包括:实验技术与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等。2009年已启动的实验技术项目19个,投入经费27万元。

09年完成历年多项实验技术研究项目验收工作。对工程学院实验中心2008年立项的3个实验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验收。它们分别是“DDS-1数控碟式液限仪”、 “ZCY-1传感器实验台的改造与功能扩展开发”、 “2000KN试验机自控和机械装置两部分的研制改造”项目。其中:DDS-1数控碟式液限仪正在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0KN试验机改造后的整机已经通过了中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的计量认证检测。

今年我校在全国高等学校第九届物理演示教学仪器评比中,数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程永进教授主持研制的“便携式多功能光学演示实验仪”在此次评比中获得二等奖,这是继“EMF-2型地磁场测量实验仪”获奖以来又一次在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仪器评奖中创造佳绩。该仪器的研制获得了实验室设备处的“小型实验教学仪器研制项目”的资助,它反映了我校研制的实验教学仪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09年首次启动了实验教材出版立项工作,学校投入20万元共资助出版实验教学系列教材19本,并具体提出了相应要求:所有立项实验教材均列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统一风格、统一标识、集体出版;实验教学系列教材突出其独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直接指导实验教学或学生实验与实习。组织全校广大实验技术骨干撰写实验技术研究和管理论文,汇编出版《实验室管理创新与研究》一书,受到校内外一致好评。

 

、规范设备购置,优化管理系统,稳步推进固定资产远程管理

今年设备购置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大型精密进口仪器的购买日益增多。实验室设备处配合外贸代理商、海关及商检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免税政策,办理进口仪器设备免税手续,参与管理仪器从签订合同到验收全部环节。全年共参与招投标采购项目、谈判项目256项,同去年62项相比,增加194项,工作量增加313%,签订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采购合同382份(其中进口设备的外贸合同共计252份),签订自行购置合同250项。完成合同人民币总金额11600万元,相比去年2423万,增加9177万元,增加379%。共办理约135份进口仪器设备免税文件和机电许可证40件(相比去年35份增加近4倍)。仪器设备入库严格执行教育部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全年验收入库的仪器设备共计5670台/套,总金额81224864元(相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的设备资产)。完成全校本科教学及各类实习材料费金额为73154.12元,完成本科教学实验材料执行经费28万元;完成研究生实验材料执行经费10万元。09年全校低值易耗(耐用)材料入库总金额为7171196.78元。报废设备1442台,原值9802713元。

2007年学校招标购买了《中国地质大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已经稳定运行近两年时间。今年顺利完成了《中国地质大学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网上铺开,缩短了仪器设备入库验收、转签及处置的办理时间。

 

六、开展排查,落实措施,确保教学实验环境建设与安全

实验室安全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校实验室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国家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实验室设备处对于这项工作高度的重视,做到严格管理,常抓不懈,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已完成材化学院、环境学院“三废”统计、回收工作,全年总计处理“三废”443.48公斤。完成资源学院、原黄金研究所放射源回收工作,09年下半年总计处理3枚放射源。报废一台轻便X射线荧光仪内的2枚放射源Pu238、Am241

下半年根据学校《关于开展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完成全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大排查,内容包括实验室是否存在火灾隐患;易燃易爆品和剧毒、放射性及其他危险品的管理、储藏、使用等情况。处理了几项安全隐患:材化学院、环境学院“三废”的清理、回收;资源学院、原黄金研究所放射源的回收处理;材化学院危险品仓库加装红外报警装置;数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近代物理(核物理)实验室(基委楼111室)存放有3个弱放射源,加装红外报警装置;对全校37个教学实验室需配备灭火器。

 

七、注重建设,优质服务,为公共教学提供重要保障

09年已经完成的国家修购专项“公共教学多媒体教室建设”,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保障及服务。目前我校多媒体教室总数为154间,座位数达到18000多个,设备技术性能、教室功能、集成效果和水平处于湖北省领先地位。

教学辅助与服务中心加强对设备完好及使用状况的检查监控,结合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150多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和教学环境进行适时检查、维护、更新及改善,新购音响设备14台(套),对43间教室进行了除尘、更换灯泡和液晶板、调整移机等维护保养工作,更换了40多个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现有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全年共完成多媒体课堂授课154,000多个学时数,为校内各单位提供了3,300多学时的非教学活动时间,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度教学工作任务,其中本科生教学占总工作量的90%以上。

09年为教学公共设施提供维护、维修及保障工作。西校区和北校区的教学电铃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两次四、六级英语考试中,配合教务处考务中心、确保调频发射台的播音效果,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完成了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维修任务,全年共维修、检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60多台件。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学辅助与服务中心精心准备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完成评审小组的现场考核。北区综合楼教学工作点荣获校“文明班组”称号。

 

八.优化实验教学平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作贡献

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面向全校计算机、电子电工公共基础课、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专业课开放。电子信息类包涵:机电学院的电信专业、通信专业、测控专业、自动化专业等;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等;信息工程学院的软工专业、遥感专业、地信专业、测量等;地空学院部分专业等。非电类包涵:管理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数理学院、工程学院、材化学院、资源学院等学院等专业基础课;研究生院、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全校的电子电工基础等。公共服务包涵:公共应用如学工、团委、教务等的心里咨询、选课、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等;各类比赛如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ACM竞赛等等。

09年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全校总实验课时数:453.8万学时、中心总实验课时数:93.5万学时,中心占全校实验课时比例:20.6%。

在满足正常实验教学的同时,中心坚持所有实验室对外进行开放,本科生、研究生可在需要的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自主实验、自由学习等。除机房外,所有的开放对学生一律免费,包括实验实验室用机和毕业设计。

中心在机电学院、计算机学院、信工学院有关院系和学校的支持下,成功申报了国家修购专项。包括电子信息实训平台、通信技术基础实验平台、信号采集与处理实验平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验平台、空间信息处理基础实验平台五大类。

在创建新的教学平台时,中心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成功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多种社会性的电子类竞赛和各种科技活动。09年“NEC”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11支参赛队伍共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湖北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我校派出12名大三学生组成4支队伍参加了比赛,最终获得华南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第二届“Actel”杯中国大学生FPGA设计竞赛,我校6组大三学生报名参赛,通过通过设计方案初选、邮寄作品初评和网络测评,共荣获全国二等奖2项,优胜奖2项;第三届“ZLG杯”中国大学生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竞赛,我校2组大三学生、2组研究生报名参赛,获2项优胜奖;2009 Altera亚洲创新设计大赛,我校高波、林宁、林孙如3名同学组成的团队做为湖北省三支进入中国赛区决赛的参赛队之一,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参赛队同台竞技,取得了优胜奖;2009全国“电脑鼠走迷宫”竞赛,我校派出3支队伍参加了此项比赛首次在湖北赛区设立的分赛,分别夺得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胜奖1项。

学生科协活动进行有序,电子制作协会每周定期举行的电子制作培训和侏罗纪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计算机维护维修等活动。

09年在完善大学生创新实验保障机制的同时,打通课堂实验、实践教学与课外自主实践相结合的通道,不断推出课内精品实验项目。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引导,积极提供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条件保障。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验竞赛。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要把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中心从事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

                                                                                          

展望2010

OO年实验室设备处工作要点

    2010年是我校实施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各项建设和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实验室设备处的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管理方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继续坚持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推进实验室项目管理为导向,按照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合理配置教学实验资源,规范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按照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的要求,培育优秀教学成果,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模式、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为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我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突出重点,加强指导,大力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开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要紧紧抓住国家和湖北省分期分批评审命名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确立现代实验教学观念,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验室运行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要在学校相关政策、投入专项经费、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验队伍培养与建设、资源信息化建设及共享、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发挥的示范辐射作用等方面下功夫,采取更新的举措,确保已经获得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各项建设取得进展、经验与成果。认真做好年度报告工作。进一步加强示范中心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凝练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拓展培训、交流和合作方式,增强示范辐射能力,为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二、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

    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在加强常规、突出重点、分类建设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支持创新性实验项目建设,满足综合型、创新型等现代实验教学要求。认真组织好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检查,验收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设备购置项目管理制度。要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实验室建设实施监控、成果验收、效益评估等过程管理。对坚持开放、成效突出的实验室给予政策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要建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机制,推广有关院系院内教学实验室建设立项评审的先进经验,充分调动院系重视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要认真做好新一轮国家修购专项设备购置立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当年国家修购专项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

三、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为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随着学校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211工程”、“优势学科平台建设”等设备购置和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进一步明确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构建的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设备共享氛围。充分发挥现有大型科技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对现有科技平台加强目标管理,促使其“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产生经济效益,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要进一步完善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共享平台建设相适应实验技术队伍。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

    进一步做好仪器设备招标采购、验收、入库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采购合同的订立、执行、协调工作。配合外贸代理商、海关商检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免税政策,办好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免税报关验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主动做好设备采购合同的跟踪管理。认真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及计量认证工作。

四、加强实验技术研究,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

    继续采取实验技术研究立项的方式,鼓励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自主研制高质量的教学仪器,多媒体实验教学网络课件,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大力推进实验技术研究。依托不同级别各个层面的实验技术研究项目,促使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明显提高,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把立项研究成果和形成的专利,列为学校承认的研究成果,形成激励机制。采取统一风格、统一标识、集体出版的方式,突出独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力度支持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出版立项工作。

五、为大学生创新实验提供保障,努力构建整体优化的课外创新实践平台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实验保障机制,打通课堂实验、实践教学与课外自主实践相结合的通道。不断推出课内精品实验项目。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引导,积极提供能满足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条件保障。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基地,用学生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验竞赛。进一步依托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基地,吸引更多的学生到中心从事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出更多的创新成果。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多种社会性的电子竞赛等科技活动。

六、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计划,不断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结构

    根据现有实验技术队伍结构的现状,继续推行人员聘用(聘任)制度。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在学校严格控制整体编制的基础上,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引才机制。解决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与管理和有关重要岗位人员紧缺问题。关注青年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成长,继续实施45岁以下的实验技术骨干“订单式”定向培养计划,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知识、技术不断更新。建立一支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团队,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实验室设备处部门自身建设

    进一步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师生为本”的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树立窗口形象。坚持目标管理,树立先进理念,弘扬改革精神,运用科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完善各类技术管理档案,加强科室信息化建设。理顺关系,完善部门管理机制和服务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部门间工作协调。建立学习型科室,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程序,规范设备购置工作机制,堵塞漏洞,增强廉政建设。继续做好教学公共设施的维护、保障、服务工作,健全维护保障方式,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

审稿:向东  段平忠  责任编辑:王青  常虹  联系电话:67885062  网址:http://sbc.cug.edu.cn/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鲁磨路 388号   电话及传真:027-67885062   邮编:430074   邮箱:sbc@cug.edu.cn

您是今天第 位访问者,今年第 位访问者